对话|武磊:从罪人到“YYDS”,我已能理性面对吹捧和谩骂******
8场40强赛,个人攻进8球,助攻3次。
在国足3:1战胜叙利亚、以4连胜晋级世预赛12强赛后,武磊和“YYDS”(永远的神)这个他不明白什么意思的标签,一起登上了热搜。
舆论是个奇怪的东西,它曾经是那么贬低武磊,又能像如今这样吹捧武磊。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进行的世预赛40强赛末轮比赛中,国足3:1战胜叙利亚,四连胜晋级12强赛。比赛中,武磊贡献一传一射。4年前,也是这个初夏的季节,马来西亚马六甲,国足在12强赛关键战中领先的情况下,被叙利亚在最后时刻2:2逼平,进军俄罗斯世界杯只剩下理论可能。
赛后,武磊受到了许多人的指责和谩骂,认为国足最后时刻丢球,与他没有在比赛尾声阶段的进攻中充分耗掉时间有关。
在那之后,武磊加冕2018赛季中超冠军,还终于脱掉“本土”的帽子,力压一众大牌外援加冕中超金靴和中国足球先生。
武磊又在2019年毅然决然踏上留洋西甲联赛的征程,选择了这条更难走的路,成了“全村的希望”。他的进球,还一度帮助西班牙人队时隔12年再次进入欧联杯赛场。
北京时间2020年1月5日,西甲迎来加泰罗尼亚德比大战,西班牙人坐镇主场2:2逼平巴塞罗那。武磊在比赛第88分钟破门,打入中国球员对阵巴萨的首粒进球,同时帮助球队扳平比分。2020年,武磊经历高开低走。在年初的加泰罗尼亚德比大战中,他攻破了西甲豪门巴萨的球门,帮助西班牙人队2:2绝平同城死敌,抢下保级关键一分。
但随后新冠病毒来袭,武磊不幸中招,他所效力的西班牙人队最终也没能从降级漩涡中脱身。
而在西乙联赛中,被外界寄希望于“降维打击”的武磊,却遭遇出场时间骤减。
在他出战的31场联赛中,没有一场打满90分钟,场均出场仅有27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武磊打进2球,助攻2次。
一时间,武磊又招来一部分人的质疑,甚至是嘲讽。
而在世预赛40强赛下半程,国足4场不容有失的比赛中,武磊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又成了永远的神……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进行的世预赛40强赛末轮比赛中,凭借武磊一传一射以及张稀哲、张玉宁的进球,国足3:1战胜叙利亚,成功晋级12强赛阶段。【谈40强赛】
中新体育:整个40强赛阶段你打进8球,连续5场比赛破门,尤其下半程容错率特别低的4场比赛中,都是你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份出色表现主要源于什么?这是你的第二届世预赛,和上一届相比有什么不同?
武磊: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因为自己的年龄增长,包括在欧洲踢球,肯定是比四年前要更加成熟一些,心态上更加沉稳,所以我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比四年前更强。
从球队来说的话,我一直对球队有信心。虽然我很长时间没有到球队,没有跟球队在一起,但是我回来的第一天就能感觉到大家的自信,我们对40强赛都是充满信心的。
资料图:国足在40强赛前的上海集训备战期间。张亨伟 摄中新体育:主教练李铁上任之后,国足世预赛取得四连胜,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这份进步源于什么?你怎么看待与李铁在国家队的合作?
武磊:李导建队以来很长时间我没有回来过,但是我一直在群里,这次回来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让球员们有更强的归属感和仪式感,比如给球员准备的小漫画这种。很多细节,都让我们觉得非常有归属感。
在到球队之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李导的带领下,给我们灌输了非常强的为国家队比赛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每个人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国家队生涯。
李导在技战术上也非常现代化,强调高强度和快节奏,这是我回来之后感觉特别印象深刻的。包括球员以及所有工作人员,整个氛围非常不错,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都往一个方向去努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基础。
资料图:李铁带队集训中。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中新体育:李铁指导之前两次在新闻发布会上对于留洋的话题声援你,你有什么话想对李指导说?
武磊:当天发布会现场李导在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其实我是相当惊讶的,因为我也没想到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李导能够直接站出来去为我声援或者表达一些看法。所以我非常非常感谢李导,也真的是非常感动。
当然这肯定是和李导自己也在国外踢过球有很大关系,他也清楚国外的竞争环境和国外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所以他算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说这些话,也可以从话里听到那种感同身受、互相了解的一种知己的感觉。
资料图:北京时间2020年2月16日,西甲第24轮西班牙人2:2战平塞维利亚。中国球员武磊首发登场,并在比赛的第49分钟破门,帮助球队2:1反超比分。【从“罪人”到“YYDS”】
中新体育:上一届世预赛12强赛阶段与叙利亚的比赛中,很多人把球队最后被绝平,归咎于你在之前的进攻机会中没有充分耗掉时间,当时怎么看这件事?这次战胜叙利亚之后是否有些释怀了?
武磊:其实我对这件事情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因为怎么说呢,我觉得在内行人看来,这种事情也不用去理会吧,我真的没有去在意类似这样的一种言论。
包括之前国家队生涯中,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被大家批评的对象,比如在国家队不进球啊,或者浪费机会啊这些,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够去调整好心态,当然这个也是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慢慢成熟。我是完全没有受到上一届世预赛的影响。
武磊在上一届世预赛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中新体育:前几天赛后,“武磊yyds(永远的神)”上了热搜,从“罪人”到“永远的神”,你怎么看这种转变?
武磊:上热搜这个我觉得有点夸张了,其实我都不知道YYDS是啥意思,也是看到有朋友发给我这个,我还特意问了我老婆啥是YYDS才明白,现在都有点跟不上互联网的潮流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能很好的面对这样一种舆论环境了吧,因为就像我刚才说的,其实这一路过来,不管是在俱乐部还是在国家队也好,都是有过低谷的,但是对我来讲,尽量要去保持住一个好的、稳定的状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
中新体育:看主教练李铁还有好多国脚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动态,翻了一下你的微博还停留在5月31日,似乎有些低调?这跟之前部分人对于你留洋的质疑声音有关吗?
武磊:其实现在这些自媒体舆论对我来讲,怎么说呢,当然本身肯定所有人都不希望被大家骂,从我自身来讲,一定是努力想做到最好的,自己一定是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舆论有时候过度的骂或者过度的吹捧,我能够理性的去面对。不然的话,这一路过来也不会有这样的成长经历。
所以我觉得就是在逆境或者在失败的时候,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成功的时候要认清自己还有提高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保持住这样的心态来使自己能够有更长远,更稳定的发挥。
武磊上一条微博,还是5月31日时晒出西乙联赛的冠军奖杯。那是与关岛赛后第二天,原本40强赛主场作战的国足,确定要被迫前往阿联酋沙迦进行剩余3场关键战。【谈留洋踢球】
中新体育:留洋这条路要比在中超踢球更难走,可能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当时是怎么考虑这件事的?
武磊:我中超冠军也拿了,最佳射手也拿了,如果说要在中超踢球,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可以再去突破或者再去挑战的了。
其实不仅仅是足球吧,从事任何一个职业,如果你没有一个追求,去最好的领域和平台去尝试的话,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特别是在你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去的时候。
对我而言,我肯定是会毫不犹豫、坚定地去做,不然我觉得是一件职业生涯当中非常遗憾的事情。
中新体育:留洋已经两年半了,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哪个阶段让你感觉最难熬?有过结束留洋、回国踢球的想法吗?那么,让你坚持下去的动力又来源于哪里?
武磊:其实说实话,在国外留洋肯定是有很多困难和不容易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可能仅仅是场上的比赛画面和训练画面。生活上的困难,包括各种各样的琐碎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
我去之前做了很多心理上的准备,包括如果踢不上球怎么办?或者说机会少怎么办?或者说自己到底能不能跟得上那边的节奏?但是这些都没有让我有过退缩的想法,或者说,觉得想要回国的想法。
要说最难熬的,那真的还得说去年得新冠的时候,一度真的有过这个(回国踢球)念头,因为当时确实是情况很困难,外界都不知道,其实家里人也都感染了。
在那种情况下面,你是没有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只能是任由事情去发展。而且也在那个时候,真的没有什么人能够帮助到你。不像你踢球,如果跟不上,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提高,去解决问题。
所以回过头看这两年半时间,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下其实是感觉很无助,只有在那一段时间是有过放弃的想法。
好在现在看来是咬牙挺过来了,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们,他们也都非常的不容易。在这两年多的时间,他们也付出了很多,无条件的陪着我,用行动支持着我,如果说我的家人不在那边陪我的话,我肯定是没有办法去坚持的,他们也是我的动力。
5月19日,在外留洋的武磊时隔18个月回到中国备战世预赛。图片来源:武磊个人微博【谈未来】
中新体育:未来有什么打算?下赛季球队又回到西甲舞台了,对自己和球队有哪些期待?
武磊:下赛季回到西甲肯定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当然西甲的平台又高了,竞争就更加激烈。
其实每年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球队青训非常好,每年都会有年轻人补充到一线队,所以这个竞争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面对竞争好好表现,能够尽可能的上场吧。多上场多打比赛,这是我对自己的期望。
但是我想说,希望广大球迷能够理解。因为毕竟,我是一个中国球员,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可能像顶级球员一样,每场比赛都能够出场或者进球,只能是尽自己努力去争取,所以也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持平常心。
武磊庆祝球队重返西甲。图片来源:武磊个人微博【谈12强赛】
中新体育:对于接下来的十二强赛有什么期待?
武磊:现在我们是完成了第一个小的目标,我们最大的目标肯定是冲进世界杯。12强赛也快到了,大家还是希望能够咬住这个劲,保持信心和势头,争取能够进入世界杯,这个是我们所有球员、足球人和球迷的梦想,所以我们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的。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国足3:1叙利亚赛前奏国歌环节。图片来源:IC photo中新体育:这届世预赛国足是89、91年龄段球员为班底,再往后更多95后甚至00后球员就要挑起大梁了,对他们有什么建议?尤其在出国踢球这方面?
武磊:我们这一代慢慢退下来之后,当然是希望后面的年轻球员能够努力跟上并且超过我们,其实足球需要更多的年轻球员去挑大梁,这样才是加速进步最好的体现。
希望他们能够抓准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比如在自己现在的俱乐部能够有好的发挥,慢慢地起到一个核心,或者起到重要作用,那样之后才可能在国家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谈到出国踢球,当然肯定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去,哪怕是二级联赛,哪怕是小联赛。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前提是,首先要把自己的能力提高上去,一定要在那边靠自己的努力站住脚,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作者 卞立群)
去年卖地收入减少约3万亿!2023年“土地财政”将去往何处?****** 多年来,“土地财政”一直是热议的经济话题,今年也不例外。近期,第三方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成交金额4.73万亿,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土地财政”,顾名思义,指的是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属于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因不用上缴中央,土地出让收入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实际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见顶,土地出让金的增速明显放缓,长期来看,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如何弥补土地出让金下滑带来的财政资金缺口,成为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么,2023年,甚至更远的将来,“土地财政”又将去往何处? “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始于1987年12月1日,彼时,深圳会堂座无虚席,经过17分钟的轮番叫价,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拿下了这块8588平方米的住宅用地,敲响了建国以来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的“第一槌”。 根据《中国土地年鉴1996》的数据,1995年,全国通过出让方式提供用地43403公顷,出让金总额为420亿元。1998年,我国正式开启住房市场化改革,此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该数据一路上涨,2007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直到2020年,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已经升至8.4万亿元,是1998年的200倍。 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布的数据,仔细观察可以发现,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的增长开始变得很有规律,连续四年,每年的增长金额都在1万亿左右,直到2021年,国有土地出让金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仅增长3000亿元左右。 土地出让金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财政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根据第一财经测算,2017年开始,我国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连续5年超过三成,2020年占比达到43.59%,2021年下降至41.81%,仍在4成以上。 分区域来看,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综合财力中的占比(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低,更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例如,2020年,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重庆6个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30%,分别达到51.9%、46.9%、40.3%、38.7%、33.8%和32.0%;而新疆、宁夏、青海、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偏低,均低于10%。 分城市来看,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长春、杭州、福州、南宁、海口、贵阳、西安、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襄阳、南充,这些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都较高,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均达到1.5倍,甚至更高;牡丹江、深圳、锦州等地对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度相对偏低,其政府性基金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分别为0.3倍、0.3倍和0.4倍。 土地出让金下滑 然而,在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我国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却面临下滑的事实。2022年,随着我国房地产销售端疲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再次下滑。 此前,财政部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217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4.9%。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42588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85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3%。 近期,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6亿平方米,销售额13.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27%,行业规模重回2015年。与此同时,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为14.44亿平方米,成交金额4.73万亿,较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7%、31%。土地出让金从高峰的8.7万亿下降了约3万亿规模。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TOP20的城市来看,有12个城市的成交量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平均降幅达35.7%,降幅超过30%的城市多达7个,其中降幅最突出的当属遵义,成交建面刚刚超过100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高达65%。 克而瑞地产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除部分特别优质的地块以外,土地市场底价成交、城投托底成为常态,不少城市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超过5成,沈阳、无锡城投托底拿地的比例甚至超过9成,市场低迷的城市城投拿地也尽显疲态,流拍率高企。 价格方面,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受一线城市供地质量提升的影响,2022年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楼板价小幅上涨,增至3266元/平方米,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不过,由于新房市场仍处于低位,加之房企资金压力依然较大,房企拿地积极性仍处于低位,全年溢价率仅有3.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9个百分点。从集中供地的22城来看,2022年有17个城市的地价下降。 那么,土地市场出让规模为何下降?房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与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相关性最高的仍然是新房市场成交规模。今年以来,受期房烂尾担忧、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居民收入预期悲观三重因素影响,新房市场规模明显缩量,导致房企拿地积极性高开低走。他指出,上述影响新房市场的三个因素中,能在明年有显著缓解的恐怕只有期房烂尾担忧。而随着疫情管控放开和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居民收入预期的转变或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房住不炒”的基本国策下,房价上涨预期转弱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短期的新房成交规模很难较今年发生显著好转,土地市场随之亦难有明显的变化。 张凯进一步表示,从长期来看,土地市场与人口数量变化息息相关,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土地市场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热度,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土地财政或将难以为继。总体而言,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瓶颈,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对于住房需求均产生负面影响,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整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将是必然。 硬币的正反面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土地财政”二十多年,为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9%,比199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而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在其出版的新书《大崛起:中国经济的增长与转型》中肯定了“土地财政”的价值,他表示,中国城市化伟大成就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套将土地作为信用基础的制度——“土地财政”。在他看来,相对于“征税”,通过“所出售土地的升值”来回收公共服务投入的效率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城市政府不仅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甚至还可以以补贴的方式为能够带来持续性税收的项目融资。 与此同时,赵燕菁在其上述新书中也叙述了“土地财政”带来的问题:“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使得不动产变成投资品,一旦房价暴跌,大规模的资产贬值将导致难以想象的金融海啸;“土地财政”不仅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财富,同时也给企业和个人快速积累财富提供了通道,同时,没有机会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与早期投资城市不动产的居民的贫富差距迅速拉开,房价上涨越快,贫富差距越大;另外,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还占用了大量应该用于其他发展项目的资源。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也认为,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来源,缓解了一般公共预算压力;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形成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房地产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也让部分地区的高地价推动了高房价;间接推动了融资平台和政府债务;在土地财政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破坏耕地的行为;在征地过程中因简单粗暴执行和补偿问题引发了部分社会问题等。 土地出让规模急速扩张的同时,一些城市非理性供地为后期房地产市场转弱也埋下了伏笔。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约8成的城市市场需求及购买力明显透支,近一半的城市土地供应过量,随着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周期,去化压力不断加剧。另外,不少城市因大力发展新区便将供地指标向新区倾斜,但因为市政配套尚未真正落地,人口导入情况自然不甚理想,致使外围区域供需周期性错配。 资金缺口如何弥补? 回顾过往,“土地财政”有功有过,向前看,未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逐渐减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财政收入长期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也将难以维,寻找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一部分观点认为,应该从税收方面着手。 赵燕菁表示,“土地财政”只是专门用来解决城市化启动阶段原始信用不足问题的一种特殊制度,随着原始资本积累的完成,“土地财政”也必然会逐渐退出,如何弥补放弃“土地财政”造成的损失?他指出,可以仿效发达国家,从“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突破现有的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赵燕菁也表示,贸然放弃“土地财政”,对还未完成城市化原始资本积累的城市来说,存在巨大风险,另外,以间接税为主转向以直接税为主的改革也并非易事。因此,城市新区则应维持高效率的“土地财政”积累模式,另外,可以把巨大的利益调整分解到数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渐演变为直接税与间接税并重,乃至以直接税为主的模式。 回溯“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不少观点认为,土地财政源于1994年开始的分税制,因为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收入占比低、支出占比高,这种资金缺口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土地出让、城投平台等方式融资。对此,粤开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曾在公众号“粤开志恒宏观”上发文表示,分税制和住房市场化改革都只是“土地财政”的促成因素,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激励机制决定行为,引发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土地财政等连锁反应。如果没有分税制,只要存在GDP考核,仍会产生资金饥渴和不足。 罗志恒则表示,未来,无论是土地供给还是需求都将呈现下降趋势,这直接影响未来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因此,未来构建地方稳定的财政来源极为重要,房地产税开征是大势所趋。同时,罗志恒也指出,房地产税的体量短期内难以取代土地财政。 也有观点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其他产业。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近期在其微信视频号“风马牛地产研究院”中表示,当房地产销售端出现下滑,不少城市都会开始出现土地财政的缺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城市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以外的其他产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以此让税收增长的更快,来弥补卖地收入的缺口。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期公开撰文表示,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的最大一块资产了,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若能够让300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当然这不是短期就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只要坚持不懈地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企改革,若干年后,应该会有成效。”李迅雷补充道。 张凯对第一财经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基建投资引领的城镇化一直助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近年来,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基建投资再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基建投资的成本依赖土地财政。此外,近期推出房产税,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从而进一步降低房企拿地意愿,对土地财政产生更大的压力。因此,短期来看,土地财政难以替代。 “长期来看,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基建投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但城镇化率、居民部门杠杆率即将达到增长瓶颈,基建投资+土地财政的经济发展闭环难以为继。”张凯认为,房地产税作为长期、稳定的税源,在近二十年房地产也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也有足够的存量房屋可供征税,适合在未来长期替代土地财政补充财政缺口。 总的来看,上述不管是直接税的税收制度变革,征收房地产税,还是大力发展其他产业,或是盘活国有资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那么,短期,如何保障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让地方财政平稳过度?克而瑞研究院提出,当前应该提振市场信心,完善保交楼、保就业、销售保价等兜底机制,缓解市场观望情绪,需求端全面放松限购、限贷、限售,取消“限跌令”,政府回购商品房,与此同时,适当缩减供地规模,优化调整供地结构,以此破局短期楼市的困境。 近期,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公开表示,为了改善房地产消费观,财政方面也应该发力。土地价格的高企是造成房价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当降低城市土地出售价格,来促进开发商成本的下降,带来房价的下降。另外,目前在销售领域里的税费负担还是很重,应当适当降低,让老百姓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同时,也应当降低金融机构的按揭抵押利率,目前的按揭抵押利率(4%)还是偏高的,应该降1到0.5个点。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